教學
以痛苦開頭的社工實踐
實踐是社工專業(yè)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從恐懼或者抗拒,到接納、再到融入、再到尊重,這幾乎是每一個就讀社工專業(yè)的學生必然會走過的心理歷程。如何引導他們,是學校以及社工機構(gòu)的課題。
第一次實踐的抗拒和恐懼
和當年劉軍到處奔波自己去找工作實踐機會不同,翟善恩的實踐機會都是普惠中心主動送上門,多得她都應付不過來,“我們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實踐十次以上,都是有學分要求的,社工專業(yè)的教學隨著社會上的重視,也逐漸走向正軌。”周巍介紹說。
而當年的劉軍,讓自己進入“正軌”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進了一家?guī)椭钦先巳旱纳鐣C構(gòu),當時他被指派的任務是去一個精神病院實踐半年。在人們的想象中,精神病人是癲狂的,“但你去接觸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是正常的。”
劉軍第一次面對70多位精神病人的時候,下意識的恐懼讓他想和他們保持距離,遠遠站著不敢靠近。這時走來一個醫(yī)生,告訴劉軍在這里有個精神病人是他所在大學的老師,他可以嘗試著先跟這個老師接觸,劉軍一下子對精神病人有了些親切感,他開始走近這個身為老師的精神病人,“因為他是大學老師,平時沒有發(fā)病的時候喜歡看書看報,但精神病院卻不能給他提供這些,我感覺到他內(nèi)心的寂寞,每個月給他送來一些書報,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但卻讓他深深感動,我實習半年結(jié)束之后,他還專門寫了一份感謝信給我,讓我很受震撼。”劉軍說,他從實踐中第一次真實感到社工的價值,“在幫助這些智障群體時,我學會了用放大鏡去看他們,我們正常人學會疊一張被子沒有什么,但是他們學會疊一張被子就是人生一大進步,我從他們的進步中收獲到了快樂和成就感,這就是我工作的價值。”
從恐懼或者抗拒,到接納、再到融入、再到尊重,這幾乎是每一個就讀社工專業(yè)的學生必然會走過的心理歷程。“當他們面對一群需要他們幫助的孤寡老人、精神病人、自閉兒童、吸毒者、服刑犯時,第一次的感覺大都是抗拒,甚至有恐懼,表現(xiàn)常常是沉默不說話,躲在隊伍后面,或遠遠地站在一個角落,但他們邁出第一步,從幫助別人中收獲到成就感之后,就會學會接納,融入,尊重服務對象。”周巍總結(jié)說。
模擬危險場景打心理預防針
而比較劉軍第一次實踐的遭遇,還有更壞的情況,比如恐嚇、性騷擾。
翟善恩就有過一次險遭性騷擾的經(jīng)歷,第一次上街派發(fā)禁毒傳單時,就有一個社會青年嬉皮笑臉走上來對她說,你是社工嗎?翟善恩微笑回答,是的。社會青年再問,社工是色情的色嗎?說著,這名青年就靠近過來,翟善恩害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幸好當時翟善恩旁邊有個男同學,連忙拉開她,才避免了危險。而她的同學甚至還遭受過被恐嚇的現(xiàn)象,“比如他們?nèi)ソ佑|一些吸毒、服刑犯高危群體的時候,這些群體第一反應就是驅(qū)逐接近他們的人,但只要我們堅持去感化他們,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不是要來壓制或約束他們的,慢慢就會得到理解。”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總干事池文華說。
為了避免學生實踐第一步就被嚇倒,城市學院社工專業(yè)在教學中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經(jīng)驗,給學生提前打預防針。“我們專門開設了一個課程,就是模擬訓練,比如我們會模擬學生去幫助一個艾滋病患者,如果艾滋病患者要和你握手你會怎么辦,他要給你倒水喝你喝不喝。還有收到恐嚇電話怎么應付,受到性騷擾怎么應對等,模擬真實情景,在課堂上進行互動,讓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對這些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有一個較為全面的心理準備。”翟善恩所在班級的老師李細香介紹。
而普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作為城院社工專業(yè)產(chǎn)學結(jié)合的機構(gòu)更有意義的地方在于,能給教學提供更多的實例,包括社工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以及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應對這些危險的有效辦法,“如果沒有這個產(chǎn)學機構(gòu)的結(jié)合,只是紙上談兵,社工專業(yè)畢業(yè)出來面臨的問題將很多,而我們現(xiàn)在所培養(yǎng)社工人才的周期和效率都因此得以大大提高。”李細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