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站
您的當前位置:華圖網校 > 公務員通用 > 行測輔導 > 言語理解 >
巧用題元準則法解答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邏輯判
2010-10-08 09:00  華圖網校 點擊: 載入中...

  一個句子成立的主要標志是謂語,謂語通常由動詞充當,而能夠作用于動詞的成分,我們稱之為動詞的行動元,即題元。在公務員考試的言語理解題和邏輯判斷題中如果能熟練使用題元準則,能夠有效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本文將對題元準則進行詳細介紹,幫助考生備考。

  一、題元準則

  能夠與動詞相關的題元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動詞的施者,通常由主語充當,另一個是動詞的受者,通常由賓語充當。題元之間是不能互相重復的,其邏輯關系比較固定,這就是題元準則的要點。其具體做法是將大段文字的主干提取出來,然后分清題元之間的邏輯關系,為選擇答案做準備。

  二、準則應用

  1、病句改錯中的應用

  這一理論在公務員考試的病句改錯中,經常運用到。例:

  (1)今年春節(jié)期間,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守在各自執(zhí)勤的崗位上。

  (2)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分析:(1)句核心動詞是“堅守”,“堅守”的賓語是“崗位”,那么能夠“堅守崗位”的施者只能是人,而不能是消防車,故為病句。

  (2)句核心動詞是“浮現(xiàn)”,能直接作用于“浮現(xiàn)”、能和“浮現(xiàn)”搭配的只能是具體的事物,而“品質”是抽象的事物,故不能搭配。

  2、短文閱讀中的應用

  題元準則如果用在閱讀中,則表現(xiàn)為任何一段短文如果要有意義,都可以演繹為一種有效的廣義因果關系,那么直接提取出這種顯性或隱含的因果關系,也能有效的幫助解題。

  【例1】我們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眾的興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寫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筆??茖W的飛速發(fā)展,為文學寫作提供了一座富礦。相信有眼光的文學家一旦領略科學題材的廣闊富饒,便會陶醉在它的無限風光中樂而忘返。

  這段文字談論的是(  )。

  A.科普文章對作家的依賴   B.科學和文學的互相激勵作用

  C.科學和文學互相依賴的關系  D.科學發(fā)展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答案】A

  【解析】首先理清這段文字的層次關系,用因果關系可以簡單表述如下:因為科普文章枯燥,從而激不起公眾興趣,所以需要作家。這是按照題干信息抽取出來一個比較完整的因果關系,根據這一邏輯,我們很容易判斷科普文章需要作家,也可以說是一種依賴。因此選A.

  3、邏輯論證中的應用

  題元準則在邏輯論證題中,也可以應用,真題示例如下:

  【例2】我國酸雨主要出現(xiàn)于長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這是因為北方常有沙塵天氣,來自沙漠的沙塵和當地土壤都偏堿性。

  由此可以推出:

  A.長江以北地區(qū)的酸性污染物排放較少

  B.長江以南地區(qū)的土壤偏堿性的較少

  C.沙塵天氣可有效降低酸雨出現(xiàn)的幾率

  D.有酸雨的地區(qū)出現(xiàn)沙塵天氣的幾率較小

  【答案】C

  【解析】從文字中抽取出一個完整的因果關系,即:因為北方常有沙塵天氣,所以北方的酸雨只有零星分布。出題人在設計邏輯論證題時,如果想出的很嚴謹,那么必須按照這個完整的因果邏輯關系來進行推導,因為全文就這一因果關系較為凸顯,不然就容易有爭議。因此,我們根據以上的因果關系,可以推出C。

  從上可以看出,題元準則對于解題的準確度和明確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當然,對于相關題元的提取,還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判斷必須在演練大量的試題后才能熟練的掌握,并且要注意其適用面。希望考生認真學習,金榜題名!

看過本篇的網友還看過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表情:
匿名

最新評論

一周資訊排行
本月資訊排行

更多>>名師講座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意見反饋 | 合作加盟 | 媒體關注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網址導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華圖網校 版權所有 京ICP證090387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24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