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多省將舉行公務員考試,聯(lián)考趨勢已經(jīng)形成。華圖教育針對聯(lián)考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現(xiàn)提出“援引”解題法,以期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不斷積累備考策略,增強信心。
“援引”就是引用、引證,在言語里一般是通過引用一些觀點、文字、材料等,來輔助論證主旨或是論點。通過閱讀援引部分,可以幫助考生有效快速地選準答案?,F(xiàn)選取典型例題進行詳細解釋,希望考生更好的把握。
【例題1】
在古典傳統(tǒng)里,和諧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諧的一個條件是對于多樣性的認同。中國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對于和諧的經(jīng)典的認識與體現(xiàn)。中國古代的音樂藝術很發(fā)達,特別是一些中國樂器,像鐘、罄、瑟等各種完全不同的樂器按照一定的韻律奏出動聽的音樂,但如果只有一種樂器就會非常單調。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
A.和諧觀念源于中國古代音樂
B.差異是和諧的一個必要條件
C.中國人很早就產(chǎn)生了和諧觀念
D.音樂是對和諧的經(jīng)典認識與體現(xiàn)
【答案】:B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題。文段首先援引名人名言,然后由結論詞“所以”引出主旨,即強調多樣性在和諧中的重要性。文段的重點與援引的內容是相一致的。最后以古代音樂為例,進一步進行論證。所以選B。
【例題2】
法國語言學家梅耶說:“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語言。”所以,語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或語言、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的傳授,以為這樣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往往會因為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而頻頻出現(xiàn)語詞歧義、語用失誤等令人尷尬的現(xiàn)象。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語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B. 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特點
C. 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應受到重視
D. 交際中出現(xiàn)各種語用錯誤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援引名人名言,強調語言中文化的重要性;接著通過結論詞“所以”得出觀點,與援引一致,因此選C。
【例題3】
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無弊的事情幾乎是沒有的。《淮南子·人間訓》云:“眾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為利,利之為病也。”看來古人已經(jīng)注意到利弊的辯證關系。這段文字主要談的是( )。
A.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與弊組成
B.要善于分析,爭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與弊不是絕對的,是可以轉化的
D.我們應當努力爭取做到有利無弊
【答案】:C
【解析】:典型的主旨概括題。文段援引名人名言,接著通過結論詞“看來”引出主旨,即利與弊的相互轉化問題。援引內容強調“利”與“病”的轉化問題,與主旨相符,相互印證,故選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