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反腐敗斗爭的過程,就是腐敗形式不斷多樣化和反腐敗手段不斷完善這樣一個拉鋸式的對抗過程。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就產生了賄賂的多樣性。換句話說,人的一切需求都可能成為賄賂的手段或媒介。但國家公務員網老師認為,萬變不離其宗,說到底賄賂終究是和利益掛鉤,是行賄者用各種手段與受賄者進行利益交換的行為。目前,我國的法律僅僅將賄賂規(guī)定為財物,因此防止或遏制非物質化賄賂的一個基本途徑就是及時修訂我國的法律,擴大賄賂媒介的范圍,甚至是給人帶來利益的一切媒介。這就是防范“隱性腐敗”的關鍵。
?。?)對于“隱性腐敗”,如果從根源角度出發(fā),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問題就是“鏟除腐敗滋生土壤”的根本之策。國家公務員網老師認為,如果能讓腐敗難以發(fā)生,任何類型的賄賂就都沒有了土壤,“隱性腐敗”也會“銷聲匿跡”?,F在最可怕的是,是群眾的“漠然性”。如果人們已經習慣了通過“隱性腐敗”來解決問題的時候,“腐敗”將極大地傷害社會的公平正義。當人們認同接受“腐敗”帶來好處的時候,社會公正的是非道德界限將完全錯位。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對“不守法、不公平、不道德”的行為逐步感到“麻木”,形成對腐敗的所謂“認同感”,自覺接納腐敗的人際關系和生活邏輯,造成腐敗腐而不敗,斬而不絕。所以,“隱性腐敗”雖然比“直接腐敗”,可能“感覺上”危害小些,而實際上,其“潛意識”中的破壞力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正是這種對待腐敗問題、對社會不良現象“由他去吧”的態(tài)度導致腐敗有了更廣的生存土壤,由反腐敗轉而也去腐敗,距離并不很長。反腐敗可以說是在跟人類的貪欲作“斗爭”,永遠不能寄希望于行使公共權力的人能夠嚴格依靠私德來自我約束。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再抱有幻想,對腐敗,無論是“顯性”還是“隱性”,都要“零容忍”。
?。?)要想使“隱形貪官”現出原形,無處藏身,或者讓使其隱形的時間縮短,國家公務員網老師認為,首先就要想方設法制約官員的權力。要大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改變一些官員“一人說了算”的局面,讓官員謹慎用權,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其次,要全面推動建立官員財產等重大事項報告及公示制度,只有將官員的財產等重大事項掌握在組織上、曝曬在陽光下,才會真正使官員手中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規(guī)范中操作,一些腐敗行為、不廉思想才會“現形”。
?。?)綜合而言,我們如果“限定權力邊界”就必須要回歸到“權力的來源”上來,要把權力機制放在人民監(jiān)督和法制的陽光下運行,并輔以財產申報制度,以及更為嚴厲的懲治措施,從而加大貪腐的違法成本,使得腐敗更好地處于可治理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