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蹴而就的誤區(qū)。一些地方領導認為只要重視就能搞好農村工作,把修幾條道路、刷白農民房子等看做是建設新農村的標志,將新農村建設簡單化、速成化,試圖一勞永逸。
其次,一手包辦的誤區(qū)。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強化公共服務,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政府必須要包攬一切。這個誤區(qū)不但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中,而且存在于相當一部分農民群眾中。
第三,全面投入的誤區(qū)。全國掀起建設新農村的熱潮,但同時也要保持應有的冷靜。我國農村千差萬別,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并不平衡,新農村建設存在快慢、高低之分也在情理之中。一些地方政府不分輕重,全面投入建設;不分具體情況,不顧自身條件,整體劃一,一哄而上,造成了資金的短缺,欲速則不達。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走出這三種誤區(qū)。加強認識,端正態(tài)度,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為之建立一套完整的長效工作機制,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全面參與這一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同時,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新格局;反對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避免新農村建設運動化,避免新農村建設成為新的“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