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B[解析] 依《民法通則》第59條的規(guī)定,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或者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是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故正確答案為B。
37. C[解析] 略
38. D[解析] 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認識是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變化發(fā)展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供新的認識課題,推動人們去探索和研究。社會在技術上的需要正是實踐變化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動科學向前進。
39. D[解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屬于人事爭議調解的原則,但不是特有原則,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40. C[解析] 略
二、多項選擇題
1.CD[解析] 任何規(guī)律都具有普遍性,但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唯物辯證法的研究范圍是整個世界,但它不研究特殊規(guī)律,只研究整個世界變化發(fā)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規(guī)律。相對于唯物辯證法所研究的規(guī)律來說,其他規(guī)律都屬于特殊規(guī)律。據此,C、D正確,A錯誤。B之所以錯誤,是因為從題干的觀點中不能推出否認規(guī)律的客觀性的結論。
2.ACD[解析] 物質資料的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分配和交換是中間環(huán)節(jié)。四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關系。
3.ABCD[解析] 略
4.AB[解析] A項應選,名譽權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就其自身特性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價值而獲得社會公正評價的權利。B項應選,根據《民通意見》第141條的規(guī)定,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據此,侵犯姓名權的侵權形態(tài)包括:①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姓名權有專用性,任何人不得強迫他人姓名的決定、使用與變更;②盜用他人的姓名;③假冒他人的姓名等。本題中所述情形屬于盜用他人姓名,是侵犯姓名權行為中的一種。C項不選,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對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利益所享有的保持和支配的身份,包括榮譽的獲得權、榮譽的保持權、榮譽的利用權。
5.ABC[解析]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0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第67條第3款規(guī)定,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這是行政賠償訴訟與行政訴訟在審理方式上的區(qū)別。
6.ABC[解析] A、B、C從不同角度概括了中國團結發(fā)展中國家的原因;D觀點錯誤,在經濟全球化中,發(fā)達國家處于主導地位,本題運用排除法可以快速確定正確答案。
7.AC[解析] 意思自由是自愿原則的內容,等價有償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兩者都不屬于平等原則的內容。
8.ABC[解析] 本題考查移送管轄成立的條件。行政訴訟案件移送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移送的法院已經受理了該案;(2)移送法院發(fā)現對已經受理的案件沒有管轄權;(3)接受移送的法院對該案有管轄權,即選項A、B、C符合以上內容。而選項D未涉及,故不選。
9.ABCD[解析] 略
10. ACD[解析] 公文質量主要體現在公文的思想內容與文字表達兩個方面。在思想內容方面,應該政策性強、針對性強、科學性強;在文字表達方面,應該結構嚴謹、語言精當、行文規(guī)范。
11. ABCD[解析] 評估決策時應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故全選。
12. ABCD[解析] 略
13. AB[解析] 壟斷利潤是在生產中被創(chuàng)造的。壟斷資本家不僅剝削本壟斷組織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而且通過規(guī)定壟斷價格把非壟斷組織中的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剩余價值也據為已有。據此,A、B正確。C之所以錯誤,是因為規(guī)定壟斷價格只是壟斷資產階級獲取壟斷利潤的途徑,并非源泉。D之所以錯誤,是因為雇傭工人在必要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的價值乃是勞動力價值。
14. ACD[解析] B項未提到艱苦奮斗,故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ACD。
15. AB[解析] 根據《擔保法》的規(guī)定,國家機關不得為保證人,但經國務院批準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除外;學校、幼兒園、醫(y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得為保證人,但企業(yè)法人的分支機構有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正確答案應為AB。
三、判斷題
1.√[解析] 登上高山,才知道天的高度,即先行動才能獲得真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源泉,此知行觀是唯物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