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歡迎登錄

當前位置:華圖在線 > 資料 > 時政熱點 > 2017年時政熱點:學校給留守兒童建"家"家庭教育仍不可替代

2017年時政熱點:學校給留守兒童建"家"家庭教育仍不可替代

2017-07-11 10:43  |  中國青年報  |  責編:華圖在線 點擊收藏

  “當別的孩子蹦跳著要回家,我們只能傻想:我們的家在哪兒?”舞臺上,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第三中學留守學生的朗誦表演,道出了農(nóng)村902萬名留守兒童的心聲。

  2017年時政熱點:學校給留守兒童建"家"家庭教育仍不可替代

  如何填補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真空,給他們一個有愛的“家”?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走訪了江西多所學校,試圖尋找補救良方。

  在學校里建個“家”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第三中學學生孫素玲在學校有4個“妹妹”,因她在宿舍里年齡最大,所以被稱為“大姐”。她很喜歡這個稱呼,作為一名跟爺爺奶奶長大的留守兒童,孫素玲覺得,宿舍更像是她的家,“我們一起學習、生活、談心,就是親姐妹”。

  隨著城鎮(zhèn)化的不斷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農(nóng)村學校布局進行了調(diào)整,一些走讀式學校向寄宿制學校轉(zhuǎn)化。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第三中學校長黃文龍看來,留守兒童的教育之所以難就是因為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我們沒有按照三位一體的傳統(tǒng)教育體系去劃分責任,而是主動去攬責任,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辦法開始探索和實踐‘校中建家’”。

  據(jù)了解,“校中建家”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種以校為本的家校合作方式,學生在校寄宿,把在家庭生活的部分時間移到學校,由學校及教師來完成部分家庭教育任務(wù)。以孫素玲所在的班級為例,8至10人為一組,小組中有男有女,一同就餐、勞動、課外生活等,同性同組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宿舍,每組安排一個家庭教育老師負責學生生活、勞動、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及與學生家長的交流等。

  “這樣班級就成了一個大‘家’,寢室、餐席、學習小組組成了一個個小‘家’,讓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和活動中能夠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滿足,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帶來的一些遺憾。”黃文龍說。

  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但黃文龍也明白,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讓留守兒童的家長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是個難題。

  “一方面與留守兒童家長合作很困難,因為他們往往沒有時間,也因教育水平、認知水平等原因沒有能力去教育子女;但另一方面,有部分家長并沒有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沒有重視子女教育的意識,有的覺得教育孩子就是老師和學校的事。”江西省弋陽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方華說。

  去年5月,江西省開展“萬師訪萬家”活動以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協(xié)同育人,江西省弋陽縣葛溪中學校長路光生認為這是開啟家校合作的一把鑰匙:“電話、微信等只是一種信息化的工具,進行面對面的‘家訪’是誠懇的態(tài)度和情感的表達,更能拉近與家長的距離。另外‘家訪’能夠讓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及其家庭,這樣才能進行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或指導(dǎo)。”

添加您的專屬公考咨詢師

掃碼免費領(lǐng)取專屬學習禮包

2017年時政熱點:學校給留守兒童建"家"家庭教育仍不可替代

領(lǐng)取資料 咨詢優(yōu)惠

  12  共2頁
標簽: 民生    

咨詢優(yōu)惠

添加您的

專屬公考咨詢師

掃碼領(lǐng)專屬好禮
常見問題

有協(xié)議班嗎?

一課時多長時間?

手機可以觀看嗎?

課程可以反復(fù)學習嗎?

可以下載嗎?

課程包含圖書嗎?

錯過直播有回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