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的動植物的遺體是最易被保存下來的,因為保存動植物遺體的必要條件是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斷淤積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動植物的遺體以及其他東西能夠被快速掩埋。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A.動植物的遺體容易在淤泥不斷淤積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來
B.只有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的動植物的遺體才能被保存下來
C.淤泥不斷淤積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動植物遺體的最佳環(huán)境
D.只要被快速掩埋,動植物遺體就能被保存
【答案】A
【解析】題干的表述是“三段論”的前兩部分,即大前提為: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的動植物的遺體因能被快速掩埋而容易被保存下來;前提為:動植物的遺體及其他東西在淤泥不斷淤積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能夠被快速掩埋。據(jù)此,結(jié)論應(yīng)該為:動植物的遺體在淤泥不斷淤積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容易被保存下來。本題答案是A,B、D兩項較易排除,C項干擾性較大。
32.我國是桂花的故鄉(xiāng),西南、中南地區(qū)是它的原產(chǎn)地。現(xiàn)在各地都有種植。在中國戰(zhàn)國時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現(xiàn)“桂舟”、“桂酒”等詞,這是最早以桂入詩的例子。陜西省勉縣城南定軍山武侯墓前有兩株桂花,相傳栽種于漢代,已有1700多年歷史,人們稱它們?yōu)?ldquo;漢桂”。
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的是:
A.我國栽種桂花已有1700多年歷史B.桂花多在我國西南、中南地區(qū)種植
C.“漢桂”是最早入詩的桂樹D.《九歌》是我國最早的詩詞
【答案】B
【解析】本題B項不能從題干中直接推導(dǎo)出來,但我們可以通過排除A、C、D三項來確認B是應(yīng)選項。A項錯誤,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是“漢桂”;C項錯誤,屈原的《九歌》早于“漢桂”;D項錯誤,從題干中推斷不出此結(jié)論,而依據(jù)常識則可容易地判定其是錯誤的,如《詩經(jīng)》等便早于《九歌》。
33.甲:各國的國情和傳統(tǒng)不同,但是對于謀殺和其他嚴重刑事犯罪實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數(shù)人可以接受的。公開宣判和執(zhí)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惡性刑事案件的發(fā)生,它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比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肯定大得多,這是社會自我保護的一種必要機制。
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見解。因為在我看來,對于十惡不赦的罪犯來說,終身監(jiān)禁是比死刑更嚴厲的懲罰,而一般的民眾往往以為只有死刑才是嚴厲的。
對上述對話最恰當?shù)脑u價是:
A.兩人對什么是最嚴厲的刑事懲罰有不同的理解
B.兩人對執(zhí)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C.兩人對產(chǎn)生惡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
D.兩人對是否大多數(shù)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
【答案】A
【解析】乙認為“終身監(jiān)禁是比死刑更嚴厲的懲罰”,而依據(jù)甲所講的,甲顯然認為死刑是最嚴厲的懲罰,所以本題應(yīng)選A。B、C、D三項比較容易排除,因為乙的講話沒有涉及這些內(nèi)容。
34.葉圣陶、鄭振鐸等都是江浙人,有著江浙知識分子特有的理性和寬容。他們像朱自清一樣,都是新文學的熱心鼓吹者,寫得一手漂亮的白話散文。他們接受過五四新文化的洗禮,,無論對中西之學,都采取平和的一視同仁態(tài)度。
填入橫線上最恰當?shù)氖牵?br />
A.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也很深B.大概都不曾出洋留學
C.都有一般自由知識分子那種精英氣D.與土地的關(guān)系比較密切
【答案】A
【解析】“接受五四新文化的洗禮”,是指“西學”的教育;“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也很深”,是指“中學”的教育。據(jù)此,才能得出結(jié)論:“無論對中西文學,都采取平和的一視同仁態(tài)度。”
35.嚴密的邏輯論證,歷史上有一個確實的來歷:公開辯論。古典時代的雅典人好辯,還有一套民主選舉辦法,雄辯術(shù)風行,甚至還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兩個人爭辯一件事,可以有彩金,誰辯勝就得彩金。辯證法的原意本是辯論,一方說話有漏洞,對方力圖辯駁,怕輸,就要嚴密,邏輯學顯然也是從這兒來的。
不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
A.雄辯術(shù)曾經(jīng)在古典時代的雅典風行
B.辯證法不僅僅是為了在和別人的辯論中取得勝利
C.為一件事情爭論不休在古典時代的雅典可能是很奇怪的
D.邏輯學的產(chǎn)生可能和古典時代的雅典人好辯有關(guān)
【答案】C
【解析】A、B、D三項都可從題干中找到依據(jù),C項不能。根據(jù)“古典時代的雅典人好辯,還有一套民主選舉辦法,雄辯術(shù)風行”這句話,可推斷C項表述不符合題干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