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面試的測評要素分為通用測評要素和部門自設要素。通用要素是必考內容,所占比重超過60%。它們就是我們熟知的九大要素,即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達能力、應變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自我情緒控制、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舉止儀表以及專業(yè)能力。在通用測評要素和部門自設要素比例分配上,有的部門全部采用通用測評要素對考生進行面試,有的部門則將通用測評要素和部門自設要素相結合來考查考生。
下面華圖網校專家對通用測評要素進行分項詳解。
一、綜合分析能力
綜合與分析是相反而又緊密聯系的同一思維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辯證思維的一種方法,即通過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概括、判斷與推理,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本質特征及變化規(guī)律的能力。這是公務員所必需的基本能力,通過這項測評要素來考查考生能否對政府的政策有透徹的理解,能否對社會現象有正確的看法,能否堅持正確的道義,能否知法守法。公務員的工作不是清談,而是要腳踏實地工作、服務,綜合分析能力不僅僅要求考生明是非,還要求運用綜合與分析的方法,既從整體上把握,又在局部上深入,透徹分析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看清事物的本質,并提出解決對策。如:
廣州亞運會期間市政府推行免費公交地鐵導致人滿為患,一周后取消,對此你怎么看?
對于當前有些高校開設公務員培訓課程等現象,你有何看法?
二、言語表達能力
言語表達能力是公務員應當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其他能力得以表現的載體。內在的素質只有通過外在的行為才能表現出來,也只有表現出來才能為別人所感知而加以判斷。面試是考生與考官面對面的交流,而雙方交流的基本方式就是語言,不管考生的其他能力和素質有多強,但是如果無法表達出來,也就難以得到考官的認可。
言語表達能力既包括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也包括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在公務員面試中,言語表達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他人的意思;口齒清晰,語言流暢;內容有條理;富于邏輯性、他人能理解并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用詞準確、恰當、有分寸。
三、 應變能力
中共中央組織部2009年9月8日頒布的《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大綱》將應變能力界定為:面對變化的情況和突發(fā)事件,迅速作出反應,采取適當方法和措施予以妥善解決的能力。
應變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四點:一是思維的敏捷性和情緒的穩(wěn)定性;二是對突發(fā)事件的整體駕馭能力;三是對工作事物分輕重緩急,把握重點,按照一定順序處置的協調能力;四是迅速處理工作中突然出現的疑難、棘手問題的隨機處置能力。如:
單位讓你組織一次會議,當會議時間快到的時候領導來了,還有一些與會人員沒到,請問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因為你的工作失職,群眾給你單位送來一面“辦事不力”的錦旗,領導讓你掛上,你怎么辦?
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
計劃組織協調能力是指對自己、他人、部門的活動做出計劃、排出日程、調配資源,并對沖突各方的利益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協調的能力,計劃是參照,組織是執(zhí)行,協調是方法,這三種能力對于一項工作或任務來說,互為條件,缺一不可。切實可行的計劃、嚴密的組織實施、科學的工作方法,三者相一致才能使工作順利高效地完成。